欢迎光临本站!

淮安市淮安区:碧水蓝天梦再圆 美丽城乡新画卷

来源:原创    更新时间:2019-09-30 20:13:37    编辑:管理员    浏览:1122

清安圩泵站引河整治后

编者按: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、做出示范,是江苏省在新时代下义不容辞之责。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“六个高质量”发展任务,即经济发展高质量、改革开放高质量、城乡建设高质量、文化建设高质量、生态环境高质量、人民生活高质量,为江苏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举旗定调。继去年推出《聚焦江苏“六个高质量”(第一季)》后,人民网江苏频道再度选取六个县(市、区)在某一方面的实践展开报道。今天我们刊发淮安市淮安区在城乡建设高质量方面的稿件。

在当地人眼里,淮安区是正宗的“老淮安”。周恩来总理故居、淮安府署、漕运博物馆、河下古镇,淮安市著名的景点基本都聚在这里。置身老城,一条条古巷,一座座古建,穿城而过的里运河流淌着一座城的韵致。

“空气变好了,乡村更美丽了,来旅游的人也多了。”65岁的张丽云就是位老淮安人,对比几年前她生出这样的感触。散步的,打太极的,弹琴唱曲的,跳广场舞的……晚饭过后,淮安区里运河周边就热闹起来了。

这样的变化,源于淮安区大力聚焦城乡建设高质量建设。今年以来,淮安区紧扣高质量建设标准,努力书写黑臭水体整治、宜居镇村建设、建筑扬尘治理“三篇文章”,打造舒适、文明、整洁宜居的城乡环境。

治水截尘 再圆碧水蓝天梦

在68岁的刘文芳老人印象里,幼时的天空很蓝,大块的云朵像棉花一样挂在天上,河水清澈,夏秋时节最爱拉上小伙伴一起下河去摸螃蟹。

城市化进程飞快,曾经的蓝天河流却走了样,但是老人们心里的“碧水蓝天梦”没有变。随着黑臭水体和建筑扬尘治理的开展,记忆中的“碧水蓝天”渐渐又回来了。

清安圩泵站引河是河下街道穿运村里的一条小排沟。过去因村里排水管网系统不完善,村民将生活污水直接倒入河中,时间久了,小排沟也就成了臭水沟。河面青苔遍结,垃圾漂浮,岸上经常还堆放着各种杂物。如今,经过连番整治,河里清波重现,两岸杂物清理后做了绿化,建了游行步道,村民有了休闲放松的地方。“我们还特意打造了生态驳岸,采用箱式连锁墙护坡,在生态框中种了绿植,等过一段时间就能看见两岸斜坡都是绿色的。”淮安区黑臭水体整治办公室汤青峰说。

据了解,淮安区有18条水体被确认为黑臭水体,列入省级整治名录,总长约60公里。“2017年整治2条,2018年整治3条,剩下的13条今年要全部完成整治,这是军令状。”汤青峰对记者说。为了打好这场黑臭水体攻坚战,淮安区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工程总投资16.25亿元,对18条整治河道逐步实施内源治理、控源截污、护砌护坡、岸带绿化、生态修复、城区污水管网完善等工程,一座4万吨/日的污水处理厂也正在修建中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淮安区出台2019年度整治工作考核办法,结果将计入2019年高质量跨越发展目标考核,“这就是倒逼着我们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落到实处。”汤青峰说。

水慢慢变清了,城市里让人捂鼻遮面的扬尘也不再狂飞乱舞了。淮安区整治扬尘污染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。全区38个建筑项目、48个施工项目部,每个工地都安装了环境监测仪,只要PM2.5的值超过75微克/立方米,各种喷淋设施就会打开,直到数值降到合理范围内。

“我们项目的喷淋点有70个,覆盖整个园区。”中建三局华东分公司的项目安全总监陈碧野介绍,在他们的项目工地每天有4名工作人员负责巡逻、除尘作业,来往进出工地的车在大门前都要经过“浸水”的关卡,现场锯木头、搅拌机房等加工点也都加上了防护围栏,塔吊、外架、围墙配有喷淋设施。“我们做了许多工作,力争四面八方‘截杀’飞尘。”他说。

“能感觉到空气能见度越来越高,不像以前那样灰蒙蒙的了,大家聊天也不再谈尘色变。”市民李爱说。


评论区

表情

共0条评论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

相关内容

点击排行

随机新闻

评论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