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:40年来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552倍
发布会现场
人民网南京9月12日电 (记者王伟健)2018年江苏实际使用外资255.9亿美元,是1985年的2132.5倍;2018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6640.4亿美元,是1978年的1552.4倍。9月12日,江苏省召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“改革开放高质量”专题新闻发布会,通报了江苏对外开放、“放管服”改革的变化成果。
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周常青介绍,新中国成立70年来,江苏对外经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开放不仅支撑了江苏经济发展,也推动了政务服务、社会治理、法治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创新。
周常青认为,江苏通过突破开放理念、创新开放体制,从而提升了开放质量。目前,全球188个国家(地区)的外商投资企业落户江苏,世界500强企业有391家在江苏投资;2018年,机电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分别达66.1%和38%。
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,也离不开江苏开发区在全省开放型经济中发挥的主阵地作用。周常青介绍,目前,江苏拥有158家各级各类开发区,综合保税(港)区21家,居全国第一。2018年,全省开发区共吸纳近90%的外资,完成了83%的进出口,创造了全省55%的经济总量。
与此同时,“放管服”改革作为重塑市场、社会和政府三者应有地位,更好发挥三者作用的关键举措,江苏也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,释放市场和社会活力,促进经济平稳发展。
江苏省政务办二级巡视员舒权武介绍,为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,加速政府“瘦身”,江苏推动了更加彻底的简政放权。2013年以来,江苏累计取消行政权力事项789项,下放273项。梳理确定全省基本目录清单10大类1.15万项。
在以“网上办、集中批、联合审、区域评、代办制、不见面”为主要内容的“不见面审批”改革方面,江苏已实现省市县政务服务“一张网”全覆盖,省市县三级可通过网上办理的事项达12.9万项,占比96.7%。
同时,江苏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深化“3550”改革,强化事中事后监管,为市场主体营造了自主经营、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。舒权武指出,当前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、优化营商环境已进入深水区、攻坚期。江苏要坚持“刀刃向内”扎实推进改革措施落地生根。
在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中,连云港和南通作为全国首批沿海港口开放城市,也分别了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南通叠石桥家纺城从上世界60年代的提篮小卖,发展成如今与纽约、法兰克福起名的全球第三大家纺交易中心。南通市副市长潘建华介绍说,如今,叠石桥家纺城产品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,年成交额近1000亿元,周边聚集了6500多家生产配套企业,带动50多万人就业;而光纤光缆龙头企业中天科技则利用“一带一路”机遇,进军海外,产品出口147个国家和地区。
得益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港口条件,连云港也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。2019年,连云港获批自贸试验区。“最大的变化就是企业和项目纷至沓来。”连云港市副市长吴海云说,获批以来,半个月时间,连云港已签约了总投资650亿元的合作项目,这些项目投资额大,带动性强,将为连云港的发展带来持续动力。同时,金融支持实体也开始发力,很多金融业务也在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首发。
吴海云也表示,目前,连云港片区建设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,有很多基础性工作需要不断完善。但“连云港是孙悟空的老家,我们从来不缺乏‘大胆试、大胆闯’的自贸试验区精神,也有信心奋力书写好新时代的‘西游记’”。